当前位置:
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illuminates the future
科研项目
加入我们
个人简介

吕永琴 博士 教授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BUCT)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联系方式:lvyq@mail.buct.edu.cn


个人简介:

吕永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教育部生物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和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2005,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2008-2010,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联培;2005-2011,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2011-2012,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2013-2016,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2016-2017,北京化工大学,见习教授;2018-至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

在PNAS、J. Am. Chem. Soc.、Matter.、Nano Lett. 、Adv. Sci.、Prog. Energ. Combust.、Biotechnol. Adv.等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0篇;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获授权11项;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在国内外会议做学术报告50余次,其中特邀报告30余次;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一碳生物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Biotechnology Advances客座编辑、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青年编委和客座编辑、Microchimica Acta编委、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青年编委、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编委和客座编辑、Biotechnology Notes编委、《生物加工过程》编委。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欧盟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背景:

2005.09-2010.12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导师:谭天伟院士

2008.11-2010.02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1.09-2005.06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2018.1-至今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1-2017.12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见习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1-2016.12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1.1-2012.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博士后


学术兼职:

(1)教育部生物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2)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人;

(4)SCI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客座编辑

(5)SCI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Microchimica Acta、Biotechnology Notes和中文期刊《生物加工过程》的编委;

(6)SCI期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和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编委和客座编辑;

(7)SCI期刊JAC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Applied Energy,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Analytica Chimica Acta, Bioconjugate Chemistry, Carbohydrate Polymers, Cataly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oids and Surface A,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Talanta等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化工

研究方向:

(1)限域微环境调控促进生物催化;

(2)光/电驱动生物催化固碳;

(3)仿生抗体工程。


获奖及荣誉:

时间     奖励名称和等级

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20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17    北京化工大学青年英才百人计划(B类)

2015    北京化工大学第十二届“我心中最亮的星”十佳教师

201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研项目

项目获得时间         项目类型

2023.01-202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2023.02-2026.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2022.01-202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9.07-2024.0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

2019.0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6.01-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5.04-2018.12  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

2014.0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4.01-2018.08  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招生要求:

认真刻苦、热爱科研、有团队合作精神、执行力强、能阅读英文文献

光/电驱动生物催化固碳
基于工业生物催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Main research field
酶是绿色生物制造的“芯片”,酶工程化应用的新挑战是如何保持酶催化剂在工业大规模应用中的高效性。
限域微环境调控促进生物催化
主要研究领域
仿生抗体工程
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亲和作用由于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细胞、病原微生物等的靶向识别和检测,但生物抗体存在价格高昂、稳定性差、容易失活、具有免疫原性等局限性。
吕永琴
博士 教授
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BUCT)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lvyq@mail.buct.edu.cn
联系方式